你购买扫地机器人的需求是什么?追求潮流?追求智能化生活?还是想解放自己的双手、节省体力和时间,一个字就是懒?自己是懒,也想追求智能生活,因为拖地很累,作为智能硬件也有必要体验扫地机器人。然而当前日益繁盛、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扫地机器人,你能快速选择出自己需要的哪款产品吗?自己对于扫地机器人,首先衡量的标准是是会否能打扫干净,其次是路线规划能力和实际导航性能如何,最后再来看其他功能的实用性。其实需求这种东西,某一类产品只要你使用过一款后,就会更加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在室内导航上,不同的品牌之间有些是采用红外侦测,有些是超声波探测,有些是激光导航,还有一些是摄像头观测,相比之间各有差异。自己用过的TCL R1是搭配电子墙来限定清扫范围,而浦桑尼克则是采用自家的超声波探测来进行定位与导航。即使是采用相同的设计,也未必能达到同样的导航效果,为什么?因为还有算法上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导航效果,所以不要单独以为了解到哪种导航原理上更精准就去购买此类产品,多看现场效果再做决定。对于任何一款扫地机器人,规划路线的原则应该是清扫路径简单准确、能清扫到所有的地方、路线重复率低、支持定点清扫。

对于以内X332这款xRobot APP可视化导航智能全自动扫地机器人(以下简称xRobot),自己比较关注的地方一是对于这个APP可视化比较好奇,究竟是设备内置摄像头,可以在APP端进行查看房间实际的画面,还是其他的设计方式;二是采用激光导航值得体验。既然有APP可以管理,也就意味着有连线的功能。确实xRobot支持WiFi联网,可以通过APP进行清扫控制。
开始前,老规矩,优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起。
1. 颇具个性的轮胎造型,搭配亮骚的橙色,有活泼感和动力感
2. 采用激光导航,采用AICU导航系统,降低了乱撞的情况,提升了路线导航准确性
3. 内置ARM处理器,提升了路线规划性能
4. 支持手机APP管理,支持APP可视化互动,操作体验更佳
5. xRobto运用SLAM(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可以根据激光探测来构建室内的二维地图,构图较为准确,为室内导航和清扫提供了便利
6. 引导页面较为清晰,但是连线设置略微复杂,会有连接失败的问题
7. 动力有些不稳定,有猛蹿的情况
8. 无语音提示功能
配件不多,除了主机一台(带边刷),可拆卸式充电埠一套含电源,还附赠了两颗螺丝和一个改锥,一个备用边刷,一个清理用的毛刷和一个备用过滤网。对,你没看错,确实没有遥控器,也不支持拖地功能。有改锥也就意味着边刷是通过螺丝固定,而主机上自带的边刷由于包装而导致变形,用温水泡泡即可回复正常。

第一眼看到以内xRobot的时候,被亮骚的橙色色彩所惊艳到,相比于用过的白色、蓝色和香槟金色的机器人来说,确实是够亮。然后被这个体积略大的轮胎设计所吸引,毕竟这个轮胎的高度达到了9.8cm,比旁边的扫地机器人要高出一些,直径则并不算大但也达到了38.2cm。以内内置的电池是2000mAh的可充电锂电池,容量上并不算大,比起浦桑尼克780TS的3000mAh要少出不少。不过在电池容量上,电池容量大小根据自己家的户型进行选择就好。

以内xRobot表面并没有提供过多的按键,环状中的两个按键功能均为设备开关和自动清扫模式。上方为时间显示,下方则是电量显示(下图一格)和自动返回充电按键(小房子图标)。这也就意味着操作主要就是在手机APP端完成了,那么APP端的功能有多少,就多少值得期待了。

相比于浦桑尼克780TS,以内xRobot同样采用了两组充电用的贴片,但面积要更大些。以内xRobot在边刷上只有一个,相比于780TS的两个设计要少一个,这样设计的问题就是垃圾容易被扫飞,同时以内xRobot边刷采用螺丝固定的设计方式,而780TS则是免工具安装,只需要扣上即可。以内xRobot在底部的探测传感器上采用了三组,设计在上半部分,而780TS则是采用了五组,三组在上半部分,其余两组则设计在了下部。不过实际的探测性能也不是以数量来进行决定的。

以内xRobot采用的滚刷式清理组件即常见的胶刷和毛刷组合,同时储尘盒设计在了底部,而780TS同时提供了滚刷式和吸入式两种组件的设计,可以自由更换,储尘盒则是设计在了顶部中央的位置。

以内xRobot的驱动轮要比780TS的大出不少,也就意味着越过障碍物的性能更加强劲,地毯和较低的门槛都不会在话下。

而在周边的设计上,只有一个实体开关按键,没有设计直流电充电插孔,也就意味着必须搭配充电埠进行充电。不过这并不算什么设计缺陷,但值得吐槽的地方是这个按键没有采用密封的防尘膜设计,直接裸露在了外面。

机身周边采用的类肤材质,耐磨不耐脏。防撞板按压到底,两侧会有略微的贴合,但不会有严重的撞击。

储尘盒采用的是半开放式设计,容量只有350ml。这种设计上的问题就是尘土一类的容易漏出来,不及密封式的储尘盒好。

风机盒实际在了储尘盒顶部,可以拆卸下来,即下图左侧的部分,中央白色的为风扇。风机盒内部有线路和风扇,所以不能水洗。而拆除风机盒后的储尘盒则可以直接水洗。储尘盒内部出风口位置并没有设计HEPA的滤网,所以在一些尘土较多的地方会看到出风口有尘土飞出。

相比于浦桑尼克780TS,以内xRobot顶部没有了接收器的设计,只是前方采用了左右对称三个类似复眼的设计模式。中间两块较大的亚克力面板只是缓冲撞板,而探测器的部分则位于两块缓冲面板中央靠上的位置,可以通过手机的相机画面查看到。

下面搭配APP进行实际清扫体验。因为没有遥控器,所以在操作上一个是机身的按键,另一个就是手机APP。以内x332开机默认为自动清扫模式,该模式下采用的是弓字型行走方式。
APP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一番设置,过程略有些繁琐。在说明上做的比较明了,但是体验上还有待改善。在APP绑定前,你需要了解的三件事情,一是WiFi只支持2.4GHz,不要登录5GHz的网络去绑定;二是需要手动输入设备自己生成WiFi的默认密码;三是绑定的时候,设备一定要出于在充电埠上的状态,否则会绑定不成功。但是呢,即使满足了所有的前提条件,也不见得会一次绑定成功,因为在设计网络过程中需要2分钟,中间容易出现问题导致联网绑定失败。怎么办?重新再来一次试试。

绑定成功后,就可以通过APP给设备下达清扫指令。在APP界面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各种状态,不管是清扫任务、受困、还是有问题提示,只是没有真人语音提示的功能,略感有些枯燥。APP的主要功能可以说有三个 ,第一个是自动回充的功能,这里指的是手动自动回充,以内X332在清扫完成后都会自动返回充电埠;第二个是定时清理功能,即下方图标第一排的行事历图标,以星期进行选择,可以单选,可以多选,但清扫的时间相同,因为只能设置一个时间点。第三个就是以内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亮点功能,即APP可视化导航。可视化不是指能看到摄像头画面,而是通过扫描设备周边的遮挡物来建立一张二维地图,那么侦测准确吗?比较准确,因为能够把较为真实的把室内摆设情况绘制出来,这倒没有吹牛,毕竟我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来进行确认的。设置里面的没有值得关注的功能,一是“查找机器人”的功能是用来重新连接设置扫地机器人的,如果你有两台可以进来试试;二是“固件更新版本”不需要手动进来点选查看,一般都是主动推送并显示在APP页面。

以内X332除了默认的自由清扫模式,还有一种模式是定点清扫,即图二图三中第一排的坐标旗,点选后机会在地图中进行显示,可以自由进行拖动,点选对号图标进行确认,随后机器人便可以排除万难前往目的地进行定点清扫任务。那么清扫的路线如何呢?图二上半部分的白色区域为定点清扫体验的路线图,下方为自由模式的清扫路线,重复清扫的区域基本没有。只是有个问题是,房间不同,摆设不同,实际清扫的路线和效果也不同,有时候存在不会完成全部清扫便自动停止(APP提示已完成)的情况。

个人感觉以内X332在性能上有些猛,所以会出现蹿动的感觉,从下面的视频中也能体会到。在清理效果上,自己是直接采用了有挑战性的较硬的掉落墙皮,毕竟那种碎纸片、米饭、烟头类的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能将墙皮扫入进去。

在自动回充的效果上,虽然有构置地图和坐标,但在自动回充上也会花一些时间。如果室内摆设复杂些,那么估计会导致无法正常回充。所以充电埠需要放置在空旷的地方,不被其他物品遮挡到。


运行时的噪声不算大,也就83dB左右,跟780TS比较接近。如果感觉吵,那就设置为定时清扫模式,家里没人的时候让它撒欢的跑。

虽然只有一个边刷,在清扫上还是能够将死角的一些垃圾给清理出来,只是这种储尘盒对于尘土的收集上有些难处,会有尘土溢出的情况。如果在出风口加上一层滤网或是HEPA,能够避免尘土从出风口发散出来,体验上会更好些。

在清理上,机身可以用毛刷或是毛巾直接进行清理。对于储尘盒,卸下风机盒后,张开储尘盒直接水洗会更方便,分为三段式一体设计,相互之间采用卡扣式设计。

对于任何一款产品,如果没有对比,你不会直观的了解到产品的优缺点。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其闪光点,也有设计上不足的地方,这是事实。在设计上,以内x332不及浦桑尼克780TS,以内x332只是一款滚轮式扫地机器人,没有提供虹吸式组件,非拖地机器人,也并没有搭配提供遥控器。所以对于自己来说,以内x332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吸引力也就是激光导航和APP可视化功能,这是一个新奇的体验。可视化本来以为是噱头,但是在实际构图上与实际房屋的物品摆设比较贴合,在实际导航上比较实用,这也算是当前同类智能扫地机器人中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只不过这个卖点会不会被其他用户接受作为购买的理由,不得而知。希望厂家能够在功能体验、操作体验以及设计上能对比参考其他更优秀的产品设计,这样才能做出更具性价比,更能吸引用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