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规则、政策和免责声明应规范和/或适用于您的在线服务使用。 使用在线服务即表示您同意:(1) 您只会出于合法的目的,个人使用(而非商业用途)在线服务,并遵守适用的法律规定;(2) 您不会与他人协议,将在线服务用作任何金钱或具价值之物品的筹码;(3) 您不会限制或禁止任何其他使用者使用或享用本在线服务(例如利用骚扰、黑客、干扰、造成负面影响或破坏的方式);(4) 您不会在明知内容信息为虚假和/或诽谤、不正确、辱骂、庸俗、淫秽、亵渎、憎恨、骚扰性、性暗示、威胁、侵犯他人隐私、违反任何法律,或违反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使用在线服务来建立、上传,或发布任何此类内容信息;(5) 除非您确实拥有内容信息的版权,否则您不会使用本在线服务来发布、上传,或建立任何有版权保护的内容信息;(6) 您不会发布、上传,或发送任何可以任何方式修改或更改本在线服务或者含有病毒、蠕虫、定时炸弹、清除器、木马程序,或其他有害、破坏性的或有毒的信息或软件;(7) 您不会发布、上传、建立,或传输任何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的内容信息;(8) 您不会在使用在线服务时作弊,或使用任何未经授权的机器人、网络蜘蛛或其他程序;(9) 您不会在使用在线服务时假冒他人或其他实体的身分;且 (10) 您不向任何其他个人或实体针对上述任意行为提供协助、指导或说明。公司得全权判断并决定您是否违反上述规定。

如果我们提供的在线服务内容包含使用者建立的内容(以下称“UGC”),我们不会检阅每一则发布的 UGC,也不会确认发布的UGC的正确性、有效性或原创性。我们不会主动监督发布的内容,我们也不会为任何发布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我们不会担保,也不会保证所有发布的UGC的有效性、准确性、完整性或效用。发布的内容信息并不代表本公司、附属公司,或与本公司、在线服务,或任何其他在本公司旗下网站相关之任何人士或财产的观点。如果您对任何发布的内容信息有异议,请使用相关的报告功能,或造访 www.shike.it168.com 与我们联络。如果我们认为必要移除的,我们将移除有异议的内容信息。移除或编辑任何内容信息皆需手动操作,并且可能无法立即执行或根本无法执行。对于任何其他用户发布的对您或您使用本在线服务造成影响的内容或采取的措施,本公司概不负责。我们保留因任何原因(或没有原因)移除(或保留)任何 UGC 或内容信息之权利。您必须为您的 UGC 承担完全之责任,并且您将相应地负责并承担公司及其代理因传输您的 UGC 而遭致的任何索赔。请勿在在线服务(包括公告板和聊天室)中张贴广告、连锁信、传销、推销、重复短信或“垃圾邮件”之类的内容。 在法律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您自行承担使用本在线服务所带来风险,公司对与本在线服务有关的任何损失、损坏或性能不理想概不负责。

在我们的隐私权保护政策中规定的特定情况下,我们保留透露您身份的权利(包括一切我们知道有关您的任何信息),恕不另行通知

【硬知识】关于手机液冷的那些事儿

作者:gt隋胖 发布时间:2018-08-22 23:18浏览量:1229

近期,随着荣耀Note10、魅族16th、三星Note9等一波以“液冷”为卖点的高关注度手机接连上市,手机液冷的概念再次被翻炒了一遍。之所以说翻炒,是因为“液冷”实在不是什么新技术。工业领域和PC上的液冷就不说了,即使在手机上,液冷的概念也已出现5年之久了。这次咱也跟着蹭一波热度,跟大家聊聊手机液冷的那些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事儿。

【这些年的液冷手机】

业内第一款液冷手机,出自可能已经被大家淡忘的日本企业NEC。2013年上市的NEC Medias X N-06E是世界第一台采用液冷热管散热的手机。比较不幸的是,这也是NEC的最后一款手机。之后不久,NEC就因为连年亏损宣布退出手机市场,专心传统业务。

NEC之后,比较著名的液冷手机还有15年上市的微软Lumia 950。之所以著名,更多是因为其搭载的win10移动版。至于它的液冷散热,后期被不断爆出的发热问题啪啪打脸。

国内最早的液冷手机,也并不是前段时间名声大噪的黑鲨游戏手机,而是15年8月上市的奇酷360旗舰版。不过这根被敲扁的热管,怎么看都像是小作坊叮叮当当出来的。

手机界奇葩一般存在的索尼大法,同样没有错过热管液冷这种奇葩的技术。2014上半年上市的SONY Xperia Z2,除了自家拿手的防水防尘,再一个亮点就是加入了热管散热。

再往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黑鲨的多级直触一体式液冷、荣耀V10的The NINE液冷散热、魅族16th的铜管散热以及最新的三星Note9的碳+水冷散热。名字越来越高大上的同时,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硅脂、热管、散热片三件宝。

【手机液冷靠谱吗】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复习一下中学物理。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对于手机和其它电子产品而言,不太高的温度决定了其有限的热辐射量,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要把CPU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就只剩下了两条途径——热传导和热对流。

传统的手机散热方式中,金属散热片(后来换成了石墨片)负责热传导,将CPU的热量分散开来;硅脂或其它相变导热材料是为了消除热源(CPU)和散热片的间距,加速热传导;而最后的散热,则要靠散热片、手机外壳与周围空气进行热对流。

通常情况下,流体(气体或液体)的热对流效率是要高于固体的热传导效率的,这就是液冷出现的最根本原因:用冷却液的热对流取代热传导,从而加速热量交换过程。如果想进一步提高效率,还可以通过加压的方式来强迫对流,比如水冷电脑上的加压泵。但很显然,在手机有限的空间内很难实现强迫对流,那就只能是现在大家看到的热管内流体的自然对流了。

热管内的液体在热源端被加热,甚至发生相变(气化,未证实,至今比较怀疑能否发生),在热管内形成热对流,到散热端冷却后流回热源,如此往复,达到加速热传递的目的。

同时,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较高,也就是说吸收同样的热量后产生的温升比较小且温升过程比较缓慢,不明白的童鞋可以联想夏天去海边避暑的经历。所以液冷还可以起到降低最高温度和减缓温升的作用。

至此,一切看起来还都是那么和谐美好。但事实是:

1.热管可以加速热传递是真的,但加速的程度取决于对流速度,在没法装入水泵的手机里,对流速度除了要靠液体本身外,跟热管的截面积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稍微正常一点的热管都是圆管装的,但嫁接到手机里,只能敲扁。截面积大大缩水后的扁热管,对流效果如何很难说!

2.液冷可以降低最高温度、减缓温升也是真的,但取决于液体本身的比热容和总量。水的比热容最高,但考虑到安全性在手机的热管里基本不会采用。那就只能具有绝缘性的矿物油或其它同类液体(某些手机热管内甚至没有液体,而是采用蒸发物),它们的比热容都小于水。另外,手机微热管的容积有限,内部可怜的一点点冷却液或蒸发物很难起到所说的控温效果。

呵呵,原来如此!要在手机狭小的空间里做散热的文章,真的不像起个高大上的名字那么简单。

况且还有第3条,热管只是让热量从手机CPU转移到石墨片的速度快了一丢丢,但最终的散热效果,还是要靠散热片和空气之间的热对流。如果不想手机过热,扇个扇子肯定比加根热管更管用!至于厂商PPT上“信则灵”式的宣传,只能说你心里觉得舒坦就好!




文章属性:普通文章

本文为作者向试客的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违法或侵权之处,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分享到

0

用户评论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看法哦~

2018-08-25 11:57 sditmaner
真不错

gt隋胖 文章:42篇 达人